问题 | 网络诽谤罪的刑事处罚措施 |
释义 |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了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刑罚。最高法院、最高检公布的司法解释明确了“情节严重”的标准,包括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造成严重后果、重复违法等情形。一年内多次实施诽谤行为未经处理,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构成犯罪的,应受处罚。 法律分析 1、《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3、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拓展延伸 网络诽谤罪:法律界的争议与实践 网络诽谤罪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散布虚假、侮辱、诽谤他人的言论,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在法律界,对于网络诽谤罪的定罪与处罚存在一定的争议与实践困境。一方面,网络匿名性和信息传播速度的特点使得网络诽谤行为更为隐蔽和普遍,对于定罪标准和证据收集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法律界也在努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诽谤罪的打击力度,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实践中,相关部门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加大对网络诽谤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也提倡网络言论的自律和规范,以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秩序。尽管存在争议与实践困境,但网络诽谤罪的打击与预防仍然是法律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结语 网络诽谤罪是一项严重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对于情节严重的网络诽谤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尽管在定罪标准和证据收集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但法律界和社会各界正努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诽谤罪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并提倡网络言论的自律和规范,可以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秩序。对于网络诽谤罪的打击与预防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一百零一条 本法总则适用于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