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解除后,赔偿金如何计算? |
释义 | 劳动合同解除赔偿应以税前工资为计算基数。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应按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劳动者应得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扣除的社保、个税等费用是劳动者的工资组成部分,不应计入实发工资。因此,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应以税前的、未扣除社保等费用的工资为基数。 法律分析 一、解除劳动合同赔偿税前还是税后工资算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劳动者每月应得工资与实发工资的主要差别在于各类扣款和费用。应得工资指未扣社保、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的所有应发工资总和;实发工资指实际到手的工资,即已扣税、社保费、公积金等费用。由于用人单位代扣的社会保险费、税费、其它扣款等均为个人劳动所得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只是承担代扣代缴义务。因此,所扣除的部分实际上是劳动者的工资,该部分款项应当计入工资性收入,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应当以税前的、未扣社保等费用的工资作为计算基数。 二、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解除后,员工赔偿金的计算方式及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解除后,员工赔偿金的计算方式及相关规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规定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赔偿金的计算会考虑以下因素:员工在公司工作的年限、工资水平、解除合同的原因以及适用的法律条款等。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考虑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受到的损失程度。具体的计算方式可能包括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工龄补偿、未使用年假的补偿等。此外,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如提前通知期限、解除合同的程序等。因此,在解除劳动合同后,雇主和员工应当仔细研究适用的法律法规,以确保赔偿金的计算方式符合法律规定。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赔偿应以税前工资作为计算基数,并考虑员工在公司工作的年限、工资水平和解除合同的原因等因素。赔偿金的计算方式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可能包括基本工资比例、工龄补偿和未使用年假的补偿等。在解除劳动合同后,雇主和员工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赔偿金计算方式合法有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