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工伤认定的时间流程
释义
    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区分工伤需掌握时间、空间、职业和主观过错四个界限。工作时间内发生的伤害一般属于工伤,特殊情况下工作时间外的伤害也可被认定为工伤。工作场所内发生的伤害一般属于工伤,而不是由于执行职务或业务而发生的伤害则不属于工伤。职工的主观过错不影响工伤认定,除非是蓄意造成的事故伤害。
    法律分析
    工伤,又称为职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的伤害。区分工伤,应当掌握四个界限:
    1、时间界限:一般情况下,只限于工作时间内。特殊情况下尽管发生时间在工作时间外,也属工伤。
    2、空间界限:一般情况下,只限于工作场所内。
    3、职业或业务界限:只要伤害因执行职务或业务而发生,即使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外,也属于工伤。相反,伤害虽然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伯场所内,但不是由于执行职务或业务而发生的,也不属于工伤。
    4、主观过错界限:除职工本人蓄意造成的事故伤害不属于工伤外,即使职工有过失也属于工伤。
    拓展延伸
    工伤认定程序及时限
    工伤认定程序及时限是指在工伤发生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工伤认定的一系列程序和所规定的时间限制。具体流程包括工伤报告的提交、医疗证明的收集、调查取证、鉴定评估等环节。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程序应在事故发生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查,最长不超过60个工作日。工伤认定的时限对于受伤职工来说非常重要,它决定着是否能及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因此,雇主和职工都应密切关注工伤认定程序及时限,确保权益得到保障。
    结语
    工伤认定程序及时限对于受伤职工的权益保障至关重要。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程序应在事故发生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最长不超过60个工作日。职工和雇主都应密切关注此程序,确保受伤职工能及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的界限包括时间、空间、职业或业务以及主观过错。只要伤害与职务或业务有关,即使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外,也属于工伤。工伤的认定应遵循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23: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