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签了劳动合同是否是正式工人 |
释义 |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试用期规定:根据我国法律,劳动关系建立后一个月内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用人单位将承担法律责任。若合同内有试用期规定,则试用期结束后方为正式员工;若无试用期约定,则签订合同即为正式员工。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明确权利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可约定试用期,具体试用期限根据合同期限不同而定。 法律分析 1、签了劳动合同不一定是正式工,从我国法律中的规定可以知道,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了劳动关系之后,则最迟一个月之内就必须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才行,超过规定时间没有签订的,则单位就要承担不利的法律责任。 2、若合同内部有规定试用期的,试用期过了才是正式员工,若无约定试用期,则签订劳动合同后即是正式员工。 3、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4、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这是针对用人单位不分情况,一律将试用期约定为六个月,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措施。 拓展延伸 签署劳动合同的法律义务与权益 签署劳动合同对雇主和雇员都有法律义务和权益。对于雇主来说,他们有义务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提供工作条件和福利,并遵守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保护措施。同时,他们也享有雇佣劳动者的权益,如要求员工按时履行工作职责、保守商业机密等。对于雇员来说,签署劳动合同意味着他们有权获得合法的工资、享受合理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他们也有义务按时履行工作职责、保护雇主的商业机密等。签署劳动合同是确保雇主和雇员权益平衡和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行为。 结语 签署劳动合同对于保障雇主和雇员的权益至关重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建立后,雇主必须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合同中如有规定试用期,则试用期结束后方可成为正式员工;若无试用期约定,则签署合同即为正式雇员。劳动合同是确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的约定试用期最短为三个月,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试用期的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签署劳动合同是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维护雇主和雇员权益平衡的重要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五条 【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