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竞业限制协议内容条款要注意什么细节,才能控制法律风险? |
释义 | 竞业限制协议一般在劳动合同签署时共同签订。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解除劳动合同时,公司有权启动或者放弃启动竞业限制;2)明确启动竞业限制时,限制的时间段最长不超过24个月;3)明确启动竞业限制时,企业应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及支付形式;4)明确启动竞业限制时,企业履行义务的条件下的员工义务,如定期汇报劳动关系情况及工作情况等。风险提示: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用人单位可以追究相应的违约责任,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做好监督工作,注意相应证据的收集和留存,避免发生风险时无法举证证明。 竞业限制协议内容条款需要注意什么细节,才能控制法律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竞业限制协议内容条款需要注意:竞业限制可以约定违约金;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必须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违约金未有最高额限制,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可以与员工约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风险提示: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竞业限制协议也是劳动合同中唯二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条款或协议。 员工违反竞业限制约定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要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根据目前现行法律规定,公司可以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不允许员工离职后再同行业、同类型公司工作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也就是说,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或包含竞业限制条款的劳动合同后,离职重新就业违反协议的,要按照约定支付相应的违约金。同时,如果双方没有就违约金事宜进行约定的,公司可以依法要求员工赔偿实际损失。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风险提示:需要注意的是,在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时,用人单位一般只可以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要求赔偿赔偿损失,两者不能同时适用,但是要是要是认为违约金过低,不足以弥补损失的,可以要求法院予以提高。同理,员工要是认为违约金过高的,同样可以要求法院降低。此外,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适用竞业限制是有条件的:1、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2、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3、竞业限制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4、员工离职后,因公司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的,可以要求法院解除敬业限制协议,或要求公司补发即赔偿损失。 竞业限制协议应该在什么时候签署,比较利于企业? 竞业限制协议最好在员工离职时签署,不是每个岗位都需要签订,要根据岗位在企业的关键性、掌握的关键信息、技术等因素决定是否与员工签署竞业限制协议。竞业限制协议需要注意:1、竞业限制可以约定违约金;2、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必须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3、违约金未有最高额限制,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可以与员工约定;4、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5、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风险提示:企业应当注意区分竞业限制和竞业禁止,竞业禁止是指为避免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被侵犯,劳动者依法定或约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定时期内,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兼职或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业内人士称,这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合理限制,目的是促使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诚实、尽力。 公司未按月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能否导致竞业限制无效? 用人单位超过三个月不支付补偿金,劳动者可要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劳动者离职后,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基于竞业限制协议所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如果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可以要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风险提示: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代持股协议有什么法律风险? 代持股协议的法律风险如下:1、名义股东被要求履行公司出资义务的风险。由于代持协议的效力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因此,名义股东承担公司的出资义务。如果出现实际投资人违约不出资,那么名义股东面临着必须出资的风险;2、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面临法律障碍;3、面临公司注销的风险。风险提示:风险防范措施:1、最好不要做挂名股东,如果实在没办法必须做挂名股东,则要求持有股份尽量低,注册资本尽量少。签订借名持股协议,要求必须实缴注册资本且不得抽逃;2、谨慎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股东,聘请专业律师写好股东合作协议或章程,明确约定挂名股东的权利及解散公司的事项。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