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专利侵权行为主要包括哪些形式 |
释义 | 专利侵权行为包括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类。未经许可制造、使用、销售或进口专利产品,以及故意使用专利产品或方法,都构成侵权行为。侵权引起的纠纷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专利权人可向法院起诉或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部门认定侵权成立,可责令侵权人停止行为,如不服从,可向法院起诉。管理部门还可调解赔偿数额,调解不成可向法院起诉。专利侵权是未经许可实施受保护专利的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专利侵权行为主要包括哪些形式 专利侵权行为主要包括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两类。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专利侵权的法律概念 专利权是专利人利用其发明创造的独占权利,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侵权类型: 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行为; 4、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5、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 结语 专利侵权行为主要包括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类。对于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应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专利权人可向法院起诉或请求管理部门处理。管理部门可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如不服可向法院起诉。若侵权人逾期未起诉或停止侵权,管理部门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管理部门可调解侵权赔偿数额,如调解不成,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专利侵权是指未经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受保护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侵权类型包括制造、使用、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以及使用、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八十一条 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手续,应当按照规定缴纳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二章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二十五条 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原子核变换方法以及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对前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