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人民法院如何计算庭审前撤诉诉讼费用? |
释义 | 撤诉时,诉讼费用责任分配根据案件性质不同。民事案件中,原告撤诉需承担案件受理费;行政案件中,被告改变行政行为后,原告撤诉时,案件受理费由被告负担。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法院会裁定是否准许原告撤诉,若不准许则可进行缺席判决。 法律分析 在法院开庭时,原告撤销诉讼的,诉讼费用一般由原告或者上诉人负担,如果是行政案件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的,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法律依据为《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民事案件的原告或者上诉人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或者上诉人负担。 行政案件的被告改变或者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案件受理费由被告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拓展延伸 庭审前撤诉:人民法院如何确定适当的诉讼费用? 在庭审前撤诉的情况下,人民法院需要确定适当的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的确定通常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具体而言,人民法院会考虑以下因素:案件的性质、争议的金额、当事人的经济状况、案件的复杂程度等。根据这些因素,法院会综合考虑,合理确定适当的诉讼费用。此外,人民法院还会参考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以确保诉讼费用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因此,在庭审前撤诉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定适当的诉讼费用。 结语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原告或上诉人申请撤诉时,案件受理费由其承担。而在行政案件中,若被告改变或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时,案件受理费由被告负担。人民法院在确定适当诉讼费用时,会综合考虑案件性质、争议金额、当事人经济状况等因素,并参考类似案件判决结果,以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因此,在庭审前撤诉时,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定适当的诉讼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并且将抗诉书副本送交当事人。 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 (一)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的; (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 (三)案情复杂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 人民法院审判前款规定的案件,法律规定由法官独任审理或者由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从其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