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有效成立的合同是否可以被撤销? |
释义 | 我国可撤销合同的条件和权利。可撤销合同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和在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受损害方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欺诈、胁迫导致违背真实意思的合同也可撤销。如果第三方实施欺诈行为,对方知道或应当知道,受欺诈方也有权撤销合同。利用对方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导致显失公平的合同也可撤销。 法律分析 成立而未生效的合同不属于可撤销合同,我国相关法律可撤销合同是指以下合同: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拓展延伸 合同撤销的条件和程序 合同撤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已经有效成立的合同。合同撤销的条件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达成撤销合同的意愿。其次,合同的一方可能存在欺诈、威胁、错误等情况,使得合同的成立存在瑕疵,从而可以请求撤销合同。此外,当合同的履行对一方来说变得不可能或者过于困难时,也可以申请撤销合同。合同撤销的程序通常是通过书面通知、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等方式进行。具体的条件和程序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合同类型而有所不同。 结语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成立而未生效的合同不属于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是指因重大误解或在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此外,当合同的成立显失公平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时,受损害方也有权申请合同撤销。合同撤销的条件和程序需根据具体法律体系和合同类型而定,通常通过书面通知、诉讼或仲裁等方式进行。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第七条 房地产转让,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房地产转让当事人签订书面转让合同; (二)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在房地产转让合同签订后90日内持房地产权属证书、当事人的合法证明、转让合同等有关文件向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申报成交价格; (三)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提供的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并在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书面答复,7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为同意受理; (四)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实申报的成交价格,并根据需要对转让的房地产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 (五)房地产转让当事人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六)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核发房地产权属证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