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如何认定债务纠纷中的担保人 |
释义 | 民法典规定了债务纠纷中的担保人的认定和相关法律规定。担保人包括抵押人、质押人、保证人等。担保合同应依法订立,无效时相关方需承担相应责任。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实现而约定的,机关法人和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担任保证人。 民法典对债务纠纷中的担保人进行了规定,包括认定和法律责任等方面。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如何认定债务纠纷中的担保人 民法典规定,债权的担保人物的担保和人的担保两种,债务纠纷中的担保人包括抵押人、质押人、保证人等。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六条【担保物权的定义】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百八十八条【担保合同】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六百八十一条【保证合同定义】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三条【不得担任保证人的主体范围】机关法人不得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为保证人。 拓展延伸 担保人的责任与权益保障:民法典中债务纠纷中的相关规定与程序 担保人在债务纠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与程序,担保人的责任与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担保人的责任包括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即在债务人无力履行债务时,担保人需承担相应责任。同时,担保人也享有一定的权益,如有权要求债务人提供相关债权信息,有权向债务人追偿等。民法典中还明确了担保人的追偿权和追偿顺序,以保护担保人的利益。因此,在债务纠纷中,担保人的责任与权益得到了明确的法律保障,为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语 担保人在债务纠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担保人的责任与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担保人需承担连带责任,同时享有追偿权和追偿顺序。民法典明确了担保合同的有效性和担保人的过错责任。担保人的存在为维护债权人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债务纠纷中,担保人的责任与权益得到明确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五条 债权人和债务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协商变更主债权债务合同内容,减轻债务的,保证人仍对变更后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加重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债权人和债务人变更主债权债务合同的履行期限,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不受影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