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案件抗诉期限为两年 |
释义 | 人民检察院应在三个月内审查当事人的申请,决定是否提出检察建议或抗诉。人民法院应在收到抗诉书后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除非下一级法院已经进行再审。当事人不得再次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 法律分析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交下一级人民法院再审,但经该下一级人民法院再审的除外。 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拓展延伸 民事案件抗诉期限的计算方式及相关规定 民事案件抗诉期限的计算方式及相关规定是指在民事案件中,当一方不满意原判决结果时,可以提起抗诉的时间限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抗诉期限一般为两年。具体计算方式为自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计算,到达二审法院的最后期限为两年。然而,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例外规定,比如对于特定类型的案件或特定当事人,抗诉期限可能会有所延长或缩短。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该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提起抗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在三个月内审查当事人的申请,并作出提出或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抗诉的决定。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在收到抗诉书后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当事人应注意抗诉期限,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提起抗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根据不同情形可能存在特殊规定,当事人应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理行使抗诉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提起公诉 第一百七十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依照本法和监察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查。 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已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留置措施自动解除。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拘留后的十日以内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人民检察院决定采取强制措施的期间不计入审查起诉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