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行政诉讼中的赔偿主张
释义
    行政诉讼中主张赔偿的法律依据及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九条和第十二条,赔偿请求人可在起诉状中提出赔偿请求,并列明相关事实和理由。如果书写起诉状困难,可以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起诉应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提供副本。如有困难,可口头起诉并记录证据,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法律分析
    如果当事人要在行政诉讼中主张赔偿的,可以在提交起诉状时,一并向法院主张行政赔偿,并且可以在起诉状依法列明当事人的赔偿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以及申请赔偿的日期等内容。行政诉讼如何主张赔偿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九条
    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第十二条
    要求赔偿应当递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具体的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
    3、申请的年、月、日。
    赔偿请求人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委托他人代书;也可以口头申请,由赔偿义务机关记入笔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拓展延伸
    行政赔偿的法律要求与实践探析
    行政赔偿是行政法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如果造成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损,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行政赔偿的法律要求包括:损害行为的法定性、因果关系的证明、赔偿方式的选择等。在实践中,行政赔偿往往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赔偿标准的确定、赔偿程序的繁琐等。因此,深入探析行政赔偿的法律要求与实践,有助于完善行政赔偿制度,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结语
    行政赔偿是行政法领域的重要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若损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行政赔偿的法律要求包括损害行为的法定性、因果关系的证明和赔偿方式的选择等。然而,在实践中,行政赔偿面临诸多挑战,如赔偿标准的确定和繁琐的程序。因此,深入探析行政赔偿的法律要求与实践,有助于完善行政赔偿制度,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三节 赔偿程序 第十四条 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赔偿请求人对赔偿的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的,或者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或者不予赔偿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三节 赔偿程序 第九条 赔偿义务机关有本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
    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一节 赔偿范围 第五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6: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