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指南
释义
    劳动仲裁流程包括申请、受理、开庭、调解和裁决五个步骤。当事人在一年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五天内决定是否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在仲裁过程中,双方可以进行答辩、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等。仲裁庭在裁决前应先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则制作调解书。如果调解失败或一方反悔,仲裁庭将及时作出裁决。
    法律分析
    申请劳动仲裁流程:
    1、申请,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3、开庭,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会明确要求申请人、被申请人答辩、仲裁庭调查事实、双方举证质证、辩论、陈述最终意见等;
    4、调解,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进行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将制作调解书;
    5、裁决,调解失败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仲裁庭将及时作出裁决。
    拓展延伸
    劳动纠纷解决途径与程序详解
    劳动纠纷解决途径与程序详解是指对于发生的劳动纠纷,提供了一套明确的解决途径和程序。首先,当劳动纠纷发生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通过平等、自愿、公平的方式达成一致。如果协商无果,双方可以选择劳动仲裁作为解决途径,提交劳动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劳动仲裁程序包括申请仲裁、受理、调解、仲裁庭审、裁决等环节。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提起诉讼,通过法院审理解决。总之,劳动纠纷解决途径与程序详解为当事人提供了明确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法,保障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
    结语
    劳动纠纷解决途径与程序详解,为劳动纠纷提供了明确的解决方法。当事人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若无法解决,可选择劳动仲裁。仲裁程序包括申请、受理、调解、庭审和裁决等环节。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详细的程序确保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4: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