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与正式雇员的差异 |
释义 |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组织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不存在合同工与正式工的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待遇、工作权限和招聘方式方面。合同工工资较低且不稳定,工作权限受限,招聘方式通过人事部门签订劳动合同。而正式工工资较高且稳定,具有执法权,招聘方式通过考试获取编制。《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用人单位应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法律分析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均是建立的劳动关系,这些单位的劳动者均是合同制职工,没有合同工与正式工的区分。 合同工是相对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正式编制职工而言的。区别主要是3个方面: 1.待遇不同:合同工的工资是用人部门内部经费发放,工资普遍较低,扣除社保之后,会更低;正式工的工资是由国家财政保障,相对稳定,而且工资较高,退休后的待遇也不错。 2.工作权限不同:合同工在日常执法行动中,只能是协助执法,而正式工具有执法权,可以指挥合同工协助执法。 3.招聘方式不同:合同工是通过人事部门,或者人事部门自行发布招聘信息,通过面试流程后,与用人部门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的是劳动关系;正式工则是通过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和部队军官转业安置等方式获取编制而上岗工作。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劳动关系的建立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与正式雇员的权益保障探析 劳动合同与正式雇员的权益保障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劳动合同作为雇佣双方的法律约束,旨在确保雇员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正式雇员则是指受雇于企业并享有相应权益的员工。 首先,劳动合同为正式雇员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合同中规定了工作时间、薪资、福利等方面的具体内容,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享有合理的权益。同时,合同还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雇佣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劳动合同对于正式雇员的权益保障起到了约束和监督的作用。合同规定了雇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发生争议,双方可以依据合同内容进行维权。合同的存在使得雇主在雇佣过程中更加谨慎,不敢随意剥夺雇员的权益,从而保护了正式雇员的合法权益。 然而,劳动合同与正式雇员的权益保障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企业可能会利用合同漏洞,限制雇员的权益,如违规解雇、拖欠工资等。此外,一些非正式雇佣形式如临时工、合同工等,其权益保障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剥削和不公平待遇。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正式雇员的权益,需要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监管和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雇员的权益保护意识,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只有在法律的保障下,劳动合同与正式雇员的权益保障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结语 劳动合同法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组织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消除了合同工与正式工之间的区别。合同工与正式工在待遇、工作权限和招聘方式上存在差异。劳动合同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建立,用人单位应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劳动合同的存在为正式雇员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并对其权益保障起到了约束和监督的作用。然而,劳动合同与正式雇员的权益保障仍需加强监管和执行力度,以实现更好的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