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多层住宅楼在没有地下设备用房以及没有底层商铺还有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公摊的系数一般是在10%-15%左右;一些带电梯的小高层的住宅,公摊的系数一般是在15%-20%;一些高层的住宅相对来说也会更高一些,大约在20%-25%。买房的人在签订购房的合同时,合同上也都会注上房屋的公摊系数的范围。房屋的面积也是以房地产交易的权属登记测绘部的测绘的结果为准的,同时,房产证上标注的面积也应该要以此为准。房屋公摊面积的算法又有哪些呢?公用的建筑面积÷套内的建筑面积之和=公用建筑的面积分摊系数。各套 (单元) 的套内的建筑面积乘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的系数,得到的购房者的应合理分摊的公用建筑的面积。一般来说,分摊的公用建筑的面积=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的系数×套内建筑的面积。公摊的面积=建筑的面积-实用的面积。所谓的公摊系数一般也就是房子的得房率。高层的塔楼住宅一般是75%——78%,公摊系数一般为22%——25%;高层的板楼住宅一般是78%——85%,还有一些小高层的板楼住宅一般是85%——88%;多层的住宅一般是88%——95%。得房率一般是套内的建筑面积(套内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的面积+阳台的面积)÷建筑的面积,再用100%减去得房率,就是公摊的系数。 一、商业门面房公摊面积标准 一般沿街店铺公摊在10%-20%左右,部分商场的公摊在25%-40%,大多数较高端的商业地产公摊甚至超过了50%。 公摊即谓公摊面积,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对于公摊面积的处理,目前我国尚无明确法律法规出台,因公摊面积的不明确,使其成为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争论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