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家人能否作为证人? |
释义 | 自己的家人可以作为证人,但必须无胜利精神缺陷且与案件无关。根据刑事诉讼法,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双方质证并查实后方可作为定案依据。篡改证据将承担行政和刑事责任,包括罚款、拘留以及妨害作证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等。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诉讼中作伪证所负的法律责任不同。精神疾病可能导致无作证能力,需经司法鉴定评定。 法律分析 一、自己的家人可以做证人吗 在法庭上自己的家人是可以作证的,只要是没有胜利精神上的缺陷都及和本案无牵连的,都可以作为证人的,证人证言会在查证后在能作为有效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第六十二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二、篡改证据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一)行政责任: 1、罚款。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2、拘留。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内。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二)刑事责任: 1、妨害作证罪。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诉讼中做伪证所负的法律责任是不同的。我国刑法中对伪证行为的法律规定主要有刑法第305条、第306条、第307条。 我国证人资格的限制规定仅为不能正确表达意志。控告人、检举人、证人等提供不符合事实的证言,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缺乏对客观事实的理解力或判断力的,为无作证能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关于颁发《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的通知第二十一条诉讼过程中有关法定能力的评定。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己的家人在法庭上可以作证,前提是没有胜利精神上的缺陷且与本案无牵连。证人的证言需要经过公诉人、被害人、被告人和辩护人的质证,并在查证后才能作为有效证据。篡改证据将承担行政责任,包括罚款和拘留;而在刑事责任方面,可能涉及妨害作证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不同身份的人在伪证行为中所负的法律责任是不同的。在司法过程中,对于提供不符合事实的证言且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的控告人、检举人和证人,被认定为无作证能力。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二条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语言。 证人作证前不得旁听法庭审理,作证时不得以宣读事先准备的书面材料的方式陈述证言。 证人言辞表达有障碍的,可以通过其他表达方式作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五条证人出庭作证后,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证人出庭作证费用。证人有困难需要预先支取出庭作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证人的申请在出庭作证前支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条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申请的,应当向证人送达通知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通知书中应当载明证人作证的时间、地点,作证的事项、要求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事项与待证事实无关,或者没有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当事人的申请。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