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民事诉讼法对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如何规定 |
释义 | 民事诉讼法规定最高法院判决和不上诉的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对方不履行生效判决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执行申请书应在七日内立案。 法律分析 一、民事诉讼法对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如何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二、民事判决生效后如何执行 对方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向管辖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案件的前提条件:是指该案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即已通过法院诉讼进行裁判或仲裁裁决生效的法律文书。 1、对方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2、《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3、执行费用最终由被执行人承担。 4、先提交执行申请书,法院应当在七日内予以立案;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拓展延伸 2023年民事诉讼法对判决和裁定的生效条件和程序规定 《2023年民事诉讼法对判决和裁定的生效条件和程序规定》是指在2023年颁布的新的民事诉讼法中,对于判决和裁定的生效条件和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根据新法规定,判决和裁定的生效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法院的正式公告、送达当事人等,以确保其生效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同时,新法还明确了判决和裁定的生效程序,包括上诉期限、上诉程序等,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这一新法规定的出台,将对未来的民事诉讼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当事人提供更加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未上诉或上诉期已过的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对于未履行生效判决的情况,可向管辖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2023年颁布的新民事诉讼法进一步明确了判决和裁定的生效条件和程序,以确保公正和合法性。这一新法规定的出台将为当事人提供更加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二节 地域管辖 第三十条 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