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欺诈行为是否属于刑事犯罪?
释义
    诈骗行为涉案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即为刑事案件,不达标的按治安案件处理,但行为人都有赔偿受害人的义务,属于民事案件范围。根据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解释,诈骗金额在3000元至10万元以上的可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并具有特定情形的可从严惩处,包括对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救灾等。
    法律分析
    诈骗行为只要涉案数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就是刑事案件。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的按治安案件处理。诈骗是一种违法行为,就追究其法律责任来说,不是民事案件。但不管是刑事案件还是治安案件,行为人都有赔偿受害人的义务,这一块属于民事案件范围。
    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拓展延伸
    欺诈行为的法律界限:刑事犯罪还是民事责任?
    欺诈行为的法律界限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在许多司法体系中,欺诈行为既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也可能引起民事责任。刑事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触犯社会公共利益,由国家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而民事责任则是指违反合同、侵权等行为,导致他人权益受损,需要承担经济赔偿或其他民事责任的行为。欺诈行为通常涉及虚假陈述、隐瞒真相、误导他人等手段,其性质和后果决定了其是否被视为刑事犯罪或民事责任。具体的法律界限因国家法律体系而异,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结语
    综上所述,诈骗行为涉案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即构成刑事案件,否则按治安案件处理。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治安案件,行为人都有赔偿受害人的义务,属于民事案件范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涉及救灾、赈灾募捐、针对弱势群体等情形,可依法从严惩处。欺诈行为的法律界限因国家法律体系而异,具体判断需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九条 本法所称电子商务经营者,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以及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
    本法所称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是指在电子商务中为交易双方或者多方提供网络经营场所、交易撮合、信息发布等服务,供交易双方或者多方独立开展交易活动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本法所称平台内经营者,是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七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4 6: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