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检察院取保后,法院是否会逮捕? |
释义 | 取保候审后一般不再拘留、逮捕,除非违法规定或司法机关认为必要。取保候审期限最长12个月,期间不得中断侦查、起诉和审理。拘留期限最长37日,针对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长。案件需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最终移送法院审判。取保候审期间需随传随到,离开居住地需事先报告。案件一般最终会被起诉到法院审判。侦查终结时,应告知当事人案件已移送审查起诉。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之后一般不会再拘留、逮捕。 特殊情况下一是要看有没有违法相关规定,二是要看司法机关有没有逮捕必要。从实践来看,如果法院可能判处实刑的,在开庭之前会逮捕羁押。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期间的时间为: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对于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附加刑的,判处有期徒刑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适用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拘留的最长时间为37日。 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 但针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可长达37日。 拘留的期限是指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的总和。 取保候审过后还要走的程序: 1、一个正常的普通刑事案件,分为公安机关侦查、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审查完毕后移送法院审判。 当然侦查终结后,认为不构成犯罪或不需要刑罚处罚的,也可以不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认为虽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不需要刑罚处罚的,也可以不移送法院。 2、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即你),并就有关案情进行讯问。 按正常程序,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起诉意见书以及卷宗材料后,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即你),并就有关案情进行讯问。同时应当告知你在审查起诉阶段的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 3、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警方采取的强制措施之一,并不是最终的刑罚; 你现在是取保候审,其中有一条规定,就是你必须随传随到,二次无故不到的,属于情节严重,依法是可以取消取保候审的,如果取消取保候审,那就是逮捕了。 另外,取保期间,你离开所居住的县市外出时,按规定必须事先报告,得到批准后才可以。有关规定你最好能认真遵守,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个案子立案后,正常情况下,最终都是要被起诉到法院审判的。 当然在检察机关这一环节,如果你涉案的情节轻微,检方也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正常的案件,最终都会移送到法院审判的。或者当事人可以跟案件的承办人电话联系一下,证实一下案情的进展情况。 按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侦查终结时,侦查机关在把案子移送到检察机关时,是应当告知当事人案件已经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了。 结语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强制措施,通常情况下不会再拘留或逮捕。然而,在特殊情况下,是否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司法机关是否认为逮捕必要是需要考虑的。取保候审期间的最长时间为十二个月,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拘留的最长时间为37日,针对重大嫌疑分子的拘留期限可延长至37日。在取保候审过后,案件将进入侦查、审查起诉、法院审判等程序。请您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随传随到,并在离开所居住地时提前报告并获得批准。最终,案件将被移送到法院进行审判。如有进一步问题,请与案件承办人联系了解案情进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 第七十八条执行机关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 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