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立案机关拒不执行罪的情况 |
释义 | 拒不执行罪的立案机关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这些机关应迅速审查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应立案;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不予立案,并通知控告人不立案的原因。控告人如不服,可申请复议。 法律分析 拒不执行罪的立案机关可以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拒不执行罪的立案机关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拓展延伸 立案机关对拒不执行罪行的情况采取何种措施? 立案机关对拒不执行罪行的情况采取严厉的法律措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立案机关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应对这种情况。首先,他们可以对拒不执行罪行的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取证,确保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起诉。其次,他们可以依法提起公诉,将拒不执行罪行的人员送上法庭,接受法律的审判。在审判过程中,立案机关会提供相关证据和辩护意见,确保公正的审判结果。如果被判有罪,立案机关还会协助执行判决,确保罪行得到惩罚。此外,立案机关还会加强对类似情况的监督和预防,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这些措施,立案机关可以有效应对拒不执行罪行的情况,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稳定。 结语 拒不执行罪的立案机关可以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立案机关应迅速审查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应立案。对于没有犯罪事实或事实轻微的情况,不予立案,并通知控告人。立案机关采取多种手段,如调查取证、提起公诉、协助执行判决等,以应对拒不执行罪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七条 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三节 监外执行 第二十六条 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批准机关应当将批准的暂予监外执行决定通知公安机关和原判人民法院,并抄送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认为对罪犯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六条 监狱、看守所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书面意见的,应当将书面意见的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决定或者批准机关提出书面意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