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犯罪是否可以被缓刑? |
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被认定后,是否可以被判缓刑主要取决于犯罪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如果犯罪行为具有较轻的社会危害性,或者犯罪人认罪悔罪,并赔偿了受害人的损失,可以考虑判缓刑。 法律依据: 1.《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犯罪行为人因公务或者职务侵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情节较轻的,可以认定为贪污罪、受贿罪的情形不成立,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刑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判处缓刑: (一)犯罪分子初犯; (二)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 (三)犯罪分子认罪悔罪,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 (四)犯罪分子年老体弱,不适宜服刑; (五)其他应当从宽处理的情形。”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缓刑的指导意见》规定:“职务犯罪情节轻微,未造成或者仅造成轻微后果,能够认罪悔罪,取得被害人谅解,以及主动赔偿或者积极协助赔偿被害人损失的,可以在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情形下,依法予以缓刑。” 通过以上法律分析和依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职务犯罪是否可以被缓刑,主要取决于犯罪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考虑给予缓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