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11种情况说明担保合同无效
释义
    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违背公序良俗的等。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除非该规定不导致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法律分析
    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担保合同;
    2、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而订立的担保合同;
    3、违背公序良俗的担保合同等情形。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等。
    拓展延伸
    担保合同失效的11种情形及法律后果
    当担保合同发生以下11种情形时,可能导致其失效,并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首先,如果担保合同的签订违反了法律规定或违背了公序良俗,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其次,如果担保人在签署合同时未满足法定的资格要求,合同也将失效。此外,如果担保合同的内容存在虚假陈述、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法院可能判定合同无效。另外,如果担保合同的约定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将被视为无效。此外,如果担保合同的履行违反了法律规定或违反了合同约定的义务,合同也可能失效。最后,如果担保合同存在被撤销、被解除、被宣告无效的情况,合同将失效。根据不同情形,法律后果可能包括合同无效、返还担保物或赔偿损失等。
    结语
    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担保合同;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而订立的担保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的担保合同等。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无效。担保合同若违背公序良俗或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也将无效。因此,当担保合同发生上述情形时,可能导致其失效,并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包括合同无效、返还担保物或赔偿损失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