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一、主观故意是判定诈骗罪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主观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情形。直接故意是指明知是非法行为,故意实施;间接故意是指明知有可能是非法行为,但故意冒险实施。 三、主观故意的证明可以通过被告人的口供、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等多种证据形式予以证明。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三条: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的故意或者过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被告人有权拒绝陈述自己的罪行;但是,被告人不得拒绝对控方提出的指控提出抗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