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走私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通过如实供述罪行、积极赔偿、取得谅解等方式,争取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的情节。但是,如果情节较为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法院仍有可能判处较重的刑罚。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通过如实供述罪行、积极赔偿、取得谅解等方式,争取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的情节。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四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数量较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七条 刑法应当符合犯罪的社会危险性和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刑法所规定的刑罚和刑事制度应当适合于危害社会的犯罪和犯罪者的罪责程度。 以上依据说明,在走私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如实供述罪行、积极赔偿、取得谅解等方式是争取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的关键,但也需考虑犯罪的社会危险性、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后果等因素,判刑应适合罪责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