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3民法典是如何规定合同无效的
释义
    民法典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虚假意思表示、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等。无效合同应立即终止履行,并根据情况返还财产或没收非法财产归国家所有。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双方权益不受保护。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是如何规定合同无效的
    1、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是:合同因欠缺一定生效要件而致合同当然不发生效力的情形。行为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能力不符合的、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应作无效处理。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如果合同被确认无效怎么办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应立即终止履行。
    (1)无后果的不做处理
    如:在合同履行前,被确认无效,此时尚未造成后果,可不作处理。
    (2)在当事人之间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对已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请求权,而已接受该财产的当事人则有返还财产的义务。
    (3)没收非法财产归国家所有
    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如双方都属故意,则双方都无权要求返还财产,应追缴双方已付给对方或约定付给对方而尚未给对方的财产,予以没收上缴国库;或根据有关法规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综合上面所说的,无效合同就是属于合同已经签订,但由于合同欠缺要件得不到法律的认可,这种合同是不会受到保护的,因此,在民法典中也是做出了相关的规定条款,只要没有依法的成立,那么就可以认定为无效,从而双方的权益也不会受到保护。
    结语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生效要件而无法发生效力。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当事人的虚假意思表示、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以及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情形都会导致合同无效。当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尚未履行的部分不得继续履行,正在履行的部分应立即终止。根据具体情况,无效合同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包括不做处理、返还财产或没收非法财产归国家所有等。综上所述,无效合同不会受到法律保护,双方的权益也不会得到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五百三十三条 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七十六条 要约可以撤销,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要约人以确定承诺期限或者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合理准备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七十四条 要约生效的时间适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