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的结案时效是多少?
释义
    民事诉讼结案时效及结案定义简析:根据法律规定,民事执行案件的结案期限为六个月,可延长三个月,最迟九个月内结案。结案时间以法院最后处理结束时间为准。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结案是指对案件做出判决或最后处理,使其结束。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计算起点为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法院应在六个月内执行终结,特殊情况可延长。
    法律分析
    一、民事诉讼结案时效是多少
    法律规定了执行案件的期限为六个月,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即从立案的次日起六个月内结案,最迟必须在九个月内结案,法律规定执行案件的结案期限,对结案时间没有具体规定,民事执行件的结案时间应是以法院最后处理结束时间。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得各种关系的总和。
    诉讼参与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等。
    二、结案的定义
    结案是指对案件做出判决或最后处理,使其结束。
    日期是指发生某一事情的确定的日子或时期。
    [2]结案时间是指对案件做出最后处理的时间。民事执行案件的结案包含结案时间和结案方式,法律规定了执行案件的期限为六个月,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即从立案的次日起六个月内结案,最迟必须在九个月内结案,法律规定执行案件的结案期限,对结案时间没有具体规定,民事执行件的结案时间应是以法院最后处理结束时间。
    三、民事诉讼执行结案期限简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注意:起算点是从裁判文书生效后开始,即一审的民事裁判文书需要过15天的上诉期,二审的从送达之日起生效。申请执行后,从法律规定上说,有期限,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107条:“人民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行结案,但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扣除。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也就是说:如果执行中没有需要中止执行的情况,法院应当在6个月内执行终结;但有本院院长批准的,还可以延长。
    结语
    民事诉讼结案时效根据法律规定,执行案件的期限为六个月,可以延长三个月。即从立案次日起六个月内结案,最迟九个月内结案。结案时间以法院最后处理结束时间为准。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结案是指对案件做出判决或最后处理,使其结束。民事执行案件的结案时间应遵循法院最后处理结束时间。根据民事诉讼法,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中止、中断等情况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起算点是裁判文书生效后,执行期限一般为六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需经本院院长批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0: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