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生效日期能否提前约定? |
释义 | 在签订合同之前,可以约定合同生效的日期吗?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中规定的生效日期在签署日期之前,那么合同将在签署时自约定的生效日期起生效。另外,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合同成立等于合同生效吗?答案是否定的。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具有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合同的内容必须确定或可能。 法律分析 在签订合同之前,可以约定合同生效的日期吗? 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合同的生效时间通常是在合同当事方签字(盖章)认可之后立即生效。但对于合同中具体行为事项的生效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合同中规定的生效日期在签署日期之前,那么合同将在签署时自约定的生效日期起生效。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合同生效时间】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二、合同成立等于合同生效吗 (一)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具有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先决条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经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才有效。所谓缔约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据以独立订立合同,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 (二)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所谓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明愿意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构成法律行为的要素。意思表示真实是构成有效合同的先决条件之一,一方在被欺诈、胁迫或者重大错误下订立的合同往往非其真实意思表示,属于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 (三)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所有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都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易言之,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因此,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是合同有效的当然条件之一 (四)合同的内容必须确定或可能。“依法成立之契约,于当事人之间犹如法律”。因此,作为确定当事人各自权利义务依据的合同内容对于判断合同是否生效、生效后如何履行,以及发生纠纷时判断孰对孰错具有重大意义。 结语 在签订合同之前,可以约定合同生效的日期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中具体行为事项的生效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合同中规定的生效日期在签署日期之前,那么合同将在签署时自约定的生效日期起生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合同生效时间】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