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网络信息不知情罪何时开审?
释义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并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的行为独立入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主观、客观和侵犯的客体,惩罚将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法律分析
    一、不知情帮助网络信息罪关多久?.
    《刑法》中没有帮助网络信息罪,只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犯此罪会被关多久一般会视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定夺,才能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后面判刑的轻重。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针对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独立入罪。
    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是主体。
    在我国,这个犯罪活动的主体属于一般主体,也就是自然人,并没有什么其他的限制,只要是在《刑法》已经达到了可以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就可以。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这个罪的犯罪主体,所以条件来讲还是比较宽泛的。
    第二是主观方面。
    就这个罪名来讲,主观方面要求是故意的,因为是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不阻止,反而为其提供帮助,所以这里主观心态一定是故意的,过失是不可能成为这个罪名的。所以在认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于当事人主观心态的判断,如果是故意的话,可以认定为这个罪,如果不是故意的话,那要通过别的方式来对主观心态进行一个进一步的判断。
    第三个是客观方面。
    如果想认定为这个罪的话,那么客观上必须实施了《刑法》所明确规定的行为,即是为其他人提供了互联网接入,或者是服务器托管以及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来帮助他人进行犯罪,一定是有具体的行为的,这是一种作为性之类的犯罪,如果自己本身并没有什么做,或者是仅仅提供了精神上支持的话,是不属于这一个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的。
    第四个是侵犯的客体。
    对于侵犯的客体来讲,一定是对于我国的网络秩序和网络安全有着一定的威胁,对于这个方面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这非常有可能导致网络瘫痪,或者是他人的个人信息泄露而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我国对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专门立了一个罪名来制止这种行为。
    结语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经成为独立的罪名。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和侵犯的客体。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主观方面要求是故意的,客观方面必须实施明确规定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我国的网络秩序和网络安全。对于该罪的判刑,具体情况决定具体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此,帮助网络信息罪的刑期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四条 本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017修订):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地理信息生产、保管、利用单位未对属于国家秘密的地理信息的获取、持有、提供、利用情况进行登记、长期保存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泄露国家秘密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降低测绘资质等级或者吊销测绘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获取、持有、提供、利用属于国家秘密的地理信息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三章 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规则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根据有关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或者按照平等互惠原则,处理外国司法或者执法机构关于提供存储于境内个人信息的请求。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向外国司法或者执法机构提供存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人信息。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