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只是警告两次是不会收监的,但是根据规定,如果第三次警告,就要取消缓刑,收监服实刑,情节轻微的可能会警告,情节严重的可能就撤销缓刑了。 一、开庭不收监缓刑几率大吗 具体要看涉嫌的罪名,可能判处的刑罚,情节等,如果在开庭之前没有收监,并且判决时认罪、悔罪情况良好的,被判缓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现实中能取保的,判处缓刑的可能性比较大。虽然开庭当时没有收监,但判决时直接收监的情况也有,但比较少见。具体要看涉嫌的罪名,可能判处的刑罚,情节等,现实中能取保的,判处缓刑的可能性比较大,缓刑的法律规定。 二、缓刑过后还会收监吗? 缓刑的规定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两罪并罚。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所以说,被判处缓刑的,在缓刑考验期内不再犯新罪或者没有发现漏罪的都不会收监。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予执行。 三、缓刑是不是就不用坐牢 缓刑作为一种刑罚,只是不在监狱内服刑,也就是不用坐牢。但缓刑期间再犯新罪或发现存在没有查清的罪,可能取消缓刑。 判缓刑,可以不在监狱服刑,但如缓刑期间违反法律规定,可收监执行。缓刑有考验期,如期间遵守规定,无犯罪则期满视为刑罚执行完毕。 另外需要注意,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到中期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 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