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被拘留者是否有犯罪前科?
释义
    拘留分三种:刑、行、司法。案底是犯罪记录,指有刑事前科。刑拘有案底,无罪释放无案底。行拘无案底,但公安有违法记录。司拘类似行拘,无案底,无《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法律分析
    拘留有三种: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案底是指某人犯罪行为的记录,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刑事拘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强制措施,被刑拘后,如果被刑事处罚则会留下案底,如果无罪释放则不会留下案底。行政拘留不属于犯罪记录的案底,但受过行政处罚的,违法记录会在公安机关留有记录。司法拘留与行政拘留类似,不会留下案底,但无法开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拓展延伸
    拘留者的犯罪历史是否会影响案件审判结果?
    拘留者的犯罪历史在案件审判中可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法院会考虑拘留者是否有犯罪前科,以评估其品行和可信度。犯罪历史可能会对拘留者的辩护策略产生影响,例如,检察官可能会引用过去的犯罪记录来证明被告的倾向或恶意行为。此外,拘留者的犯罪历史也可能影响判决结果,特别是在量刑阶段。法院可能会考虑过去的犯罪行为来确定刑期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然而,法院也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的可信度来权衡犯罪历史的重要性,以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因此,拘留者的犯罪历史可能会对案件审判结果产生影响,但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结语
    拘留有三种,案底是指犯罪记录。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都有不同的影响。拘留者的犯罪历史在审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法院会考虑其品行和可信度。犯罪历史可能影响辩护策略和判决结果,但案件具体情况和证据的可信度也会被权衡。因此,拘留者的犯罪历史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节 其他规定 第一百六十六条 公安机关依法对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执行逮捕的,应当在执行后立即报告其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节 其他规定 第一百六十二条 取保候审变更为监视居住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变更为拘留、逮捕的,对原强制措施不再办理解除法律手续。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节 其他规定 第一百六十四条 公安机关依法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提请批准逮捕的,应当书面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