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为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缓刑四种。当犯罪被判缓刑时,犯罪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服从法院的监管。同时,缓刑期间还需履行法院指定的一些限制和义务,如定期接受监管、接受教育改造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三条 犯罪分为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缓刑四种。 第八十一条 缓刑是指根据本法规定,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上、七年以下刑罚,可以不执行或者在执行一定期限后中止执行,并附加一定的缓刑考验期限和缓刑考验期内的限制和义务。 第八十四条 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接受监督管理,有条件地实行改造,以便于恢复社会正常生活。 第八十五条 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人必须定期接受监管和教育改造,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得出境。在此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取消缓刑: (一)未按期定期接受监管或者教育改造的; (二)再犯罪的; (三)未履行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确定的其他义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