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行政诉讼关于时效的规定 |
释义 |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不服复议决定的申请人需在收到决定书后15日内提起诉讼;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需在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超过20年(不动产案件)或5年(其他案件)不予受理;行政机关未履行保护合法权益职责的,申请人可在2个月内提起诉讼;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起诉期限。 法律分析 行政诉讼关于时效的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第四十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结语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严格,申请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不服复议决定的申请人来说,必须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诉讼;而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情况下,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诉讼。对于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申请人来说,必须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但是对于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来说,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超过五年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申请人也可以要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权益的法定职责,但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情况下,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申请人可以申请延长期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第三章 行政法规 第七十五条 行政法规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草案及其说明、各方面对草案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资料送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审查。 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向国务院提出审查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审查报告应当对草案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六十一条 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三章 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 第二十一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