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最新精神损害赔偿计算标准是什么?
释义
    精神损害赔偿的最新计算标准以及赔偿范围。根据最新规定,轻微伤害不支持精神抚慰金请求,一般伤害可获得1000元至5000元的精神抚慰金,伤残等级受伤害可结合确定抚慰金,死亡案件精神抚慰金一般为50000元至80000元。精神损害赔偿包括人格权、身份权、财产权、婚姻关系、死者赔偿和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如有特殊情节或受害人过错,赔偿数额可有所调整。
    法律分析
    一、最新精神损害赔偿计算标准是什么?
    (一)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轻微伤害,不支持赔偿权利人的精神抚慰金请求;
    (二)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一般伤害没有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为1000元至5000元;
    (三)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的伤害已经构成伤残等级,精神抚慰金的数额可以结合受害人的伤残等级确定,一般不低于5000元,但不高于80000元。
    (四)造成公民死亡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不低于50000元,但不高于80000元;
    案件有其他特殊侵权情节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可以不按上述标准确定。
    受害人自身有过错的,应按其过错程度减少精神抚慰金数额。
    二、精神损害赔偿包括哪些?
    1、侵害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2、侵害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3、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4、侵害婚姻关系的精神损害赔偿;
    5、侵害死者的精神损害赔偿;
    6、违约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条款》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应当以公民的人身权益遭受侵犯为前提条件
    第二十五条规定,侵权行为致人身体伤残,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可以根据受害人承受的肉体与精神痛苦情况给予一定金钱慰抚,给付数额可以根据伤残程度及侵害人的过错程度予以裁量。因侵害行为致受害人残疾的,赔偿数额一般不超过我市城镇职工上一年平均工资收入的5倍。受害人身体受到一般伤害,造成严重后果,确有必要给予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参照致人残疾的情况酌减。
    第二十六条规定,死者的近亲属以受害人死亡给自己造成精神痛苦为由请求死亡赔偿金的,应予支持。赔偿金数额可根据致害行为的性质、致害人的过错程度、请求权人所受痛苦之程度以及其与死者的关系等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我市城镇职工上年平均工资的10倍。死者的近亲属限于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缺位的,形成赡养、抚养、扶养关系的其他近亲属有权请求死亡赔偿金。
    第二十七条规定,对于损害事故的发生,受害人也有过错的,应根据其过错的比例酌情减轻致害人的赔偿责任,包括经济赔偿责任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精神损害的赔偿包括侵害人格权的赔偿以及侵害身份权、财产权以及婚姻关系的赔偿。如果在确定精神损害的过程中其中受害人也存在过错,那么要根据其过错的比例适当的减轻另一方的赔偿责任,其中包括精神赔偿和死亡赔偿等。
    结语
    根据最新精神损害赔偿计算标准,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轻微伤害不支持精神抚慰金请求,一般伤害未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抚慰金为1000元至5000元,已构成伤残等级的可根据伤残等级确定,一般不低于5000元且不超过80000元。造成公民死亡的,精神抚慰金一般为50000元至80000元。特殊侵权情节可不按标准确定,受害人过错程度会减少精神抚慰金数额。精神损害赔偿包括人格权、身份权、财产权、婚姻关系、死者和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根据法院规定,赔偿应以公民人身权益受侵犯为前提条件,对于受害人的伤残和死者的近亲属,赔偿金数额有相应限制。受害人过错会减轻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十五条 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占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用地或者擅自改变其用途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