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合同租赁协议的生效条件是什么?
释义
    《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无论是住宅还是非住宅用房,只要出租就需办理租赁备案登记。未办理备案的租赁行为应属无效。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生效,合同生效后产生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和第三方具有约束力。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房屋租赁合同签订后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法律分析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房屋租赁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签订、变更、终止租赁合同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该《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房屋租赁当事人应当在租赁合同签订后30日内,持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文件到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可见城市房屋不论是住宅还是非住宅用房,只要是出租,就应办理租赁备案登记。未办理的,缺乏房屋租赁的必备程序,其租赁行为应属无效。
    法律规定有些合同订立后,应经过行政主管机关登记备案,而未经登记备案的,并不生效。
    《民法典》(2021.1.1生效)规定了要约承诺制度,承诺生效意味着当事人就订立合同已经达成了合意,合同因此而成立。双方就房屋租赁合同的条款达成了一致意见,合同自此成立。但合同成立并不表明合同就当然生效。《民法典》(2021.1.1生效)对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作了区分。该法第五百零二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因此,合同成立的不一定生效。合同生效后,其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这是合同的对内效力。也就是合同一旦生效,当事人所预期的合同权利义务就产生、变更和消灭。合同生效后产生的法律后果对第三人发生一定的法律拘束力。这是合同的对外效力,即合同生效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不得非法阻挠当事人履行义务。而未生效的合同对当事人及第三人不产生上述法律约束力。根据房地产管理法和《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的规定,房屋租赁合同签订后,要去主管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结语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无论是住宅还是非住宅用房,只要出租,都应办理租赁备案登记。未经登记备案的租赁行为应属无效。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成立并不表明合同就当然生效,还需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应手续。合同生效后,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并对第三人具有一定的法律拘束力。因此,根据房地产管理法和《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的规定,房屋租赁合同签订后,应前往主管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五章 融资租赁合同 第七百五十三条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将租赁物转让、抵押、质押、投资入股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的,出租人可以解除融资租赁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章 租赁合同 第七百一十九条 承租人拖欠租金的,次承租人可以代承租人支付其欠付的租金和违约金,但是转租合同对出租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除外。
    次承租人代为支付的租金和违约金,可以充抵次承租人应当向承租人支付的租金;超出其应付的租金数额的,可以向承租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五章 融资租赁合同 第七百四十条 出卖人违反向承租人交付标的物的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租人可以拒绝受领出卖人向其交付的标的物:
    (一)标的物严重不符合约定;
    (二)未按照约定交付标的物,经承租人或者出租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交付。
    承租人拒绝受领标的物的,应当及时通知出租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