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疫情导致企业薪资减半通知是否合法? |
释义 | 疫情期间薪资减半的合法性取决于实际情况。企业可延期支付薪资,最长不超过30日,并可停工停产,支付不低于最低薪资标准的70%。若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约定与业绩挂钩,可依法降低报酬。否则,企业需按约定支付薪资,否则承担法律责任。单位非因劳动者原因停工停产,应按合同规定支付薪资。《通知》规定企业可通过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等稳定工作岗位,尽量避免裁员。 法律分析 疫情期间薪资减半的行为是否合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按时支付薪资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情况,并经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一致后,可以延期支付薪资,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此外,企业还可以停工停产,安排员工待岗,并与员工协商一致签署待岗协议。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月内的,应按原薪资标准支付薪资;超过一个月的,应该按照不低于工作地最低薪资标准的70%进行支付。 疫情期间薪资减半也是正常的,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如果有劳动合同约定或规章制度规章,企业生产经营和劳动者业绩相关,劳动者业绩又和劳动报酬挂钩的,可以依法降低劳动报酬;除此之外,只能和劳动者协商一致才能降低。 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规章制度规章的标准,向劳动者发放薪资,否则属于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补足薪资,劳动者以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还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因此,一般情况下,企业不能随意降低薪资标准。 拓展资料: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薪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章的标准支付劳动者薪资。 《关于妥善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 第二条规章:“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法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 结语 在疫情期间,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而减半薪资的做法需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是否合法。如企业无法按时支付薪资,应向劳动者说明情况,并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一致后,可延期支付,但最长不超过30日。另外,企业可停工停产,与员工协商签署待岗协议。停工停产一个月内,应按原薪资标准支付;超过一个月,支付不低于最低薪资标准的70%。降低薪资应符合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约定,否则企业应承担法律责任。总之,企业不可随意降低薪资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四条 【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事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四条 【劳动合同的终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