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诉讼上诉期限的计算方法 |
释义 | 《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应在判决书送达后15日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不服一审裁定,应在裁定书送达后10日内提起上诉。逾期不上诉,一审判决或裁定生效。 法律分析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拓展延伸 行政诉讼中上诉期限的适用范围及法定要求 行政诉讼中上诉期限的适用范围及法定要求是指在行政诉讼中,当一方不满意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或行政行为时,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时间限制和法定规定。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上诉期限的适用范围包括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和行政行为,而法定要求则规定了上诉期限的具体天数。根据具体情况,上诉期限可以是15天、30天或其他法定的时间。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起上诉,否则将被认定为逾期上诉,可能会影响其诉讼权益。因此,了解行政诉讼中上诉期限的适用范围及法定要求对于当事人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在判决书或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或十日内提起上诉,否则将影响其诉讼权益。上诉期限的适用范围包括行政决定和行政行为,具体天数由法定要求规定。了解上诉期限对当事人至关重要,确保及时行动以保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三条 本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二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第十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