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解决夫妻共同债务的偿还问题? |
释义 |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债务后剩余部分由双方分割;若共同财产不足清偿,双方可协商确定债务份额;协商不成时,法院判决根据经济状况和照顾原则确定债务份额。但法院判决仅对内具有效力,债权人仍可向双方主张权利。 法律分析 1、离婚时双方有夫妻共同财产的,对于已届清偿期的共同债务应由共同财产偿还。共同财产清偿债务后剩下的部分,由双方分割。在此情形下,夫妻共同债务因清偿而消灭。 2、双方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或离婚时尚未到期的共同债务,一方或双方不愿意提前清偿,则由双方协议确定各自所应承担共同债务的份额。在此情形下,双方的债务清偿协议除经债权人同意并免除其连带责任外,仅具有对内的效力,不过是双方约定各自分担的债务份额,并不因此而产生对外的效力。离婚后,对债权人而言,该项债务仍为连带债务,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 3、双方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法院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经济能力及照顾女方和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原则,判决双方按一定比例承担债务或者让具有较强经济能力的一方单独承担债务。在此情形下,法院判决确定的是双方各自分担的债务的份额,也仅具有对内效力,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法院的判决具有将连带债务变更为按份债务的确定力。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问题做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 拓展延伸 夫妻共同债务的分配方式及相关法律规定 夫妻共同债务的分配方式及相关法律规定是指在夫妻关系中,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债务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根据我国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夫妻共同债务应当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分配,考虑双方的收入、财产状况、债务性质等因素。常见的分配方式包括:一方承担全部债务、按比例分担债务、分别承担各自责任等。同时,法律规定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解除方式,如债务转移、债务豁免等。在处理夫妻共同债务时,建议夫妻双方积极沟通、协商解决,并在需要的情况下寻求法律专业意见,以确保权益得到保护。 结语 根据以上情况,夫妻离婚时的共同债务分配方式有多种,包括共同财产偿还、协议确定份额、法院判决等。分配方式需考虑双方经济状况、照顾女方和子女等原则,以公平原则为基础进行处理。法院判决仅对内具有效力,债权人仍可向双方主张权利。处理夫妻共同债务时,建议夫妻双方积极协商解决,并寻求法律专业意见,以保护各自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法律进一步明确了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标准。首先,夫妻双方共同签字确认的债务应当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负债时由夫妻一方签字,但事后另一方以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认可该债务的,也应当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