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在行政诉讼中提出证据 |
释义 | 行政诉讼中,原告需要提交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起诉被告不作为的事实材料、行政赔偿中损害事实的证据材料。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 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提交日期。 行政诉讼中质证证据如何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经合法传唤,因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除外。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由申请调取证据的当事人在庭审中出示,并由当事人质证。 在行政诉讼中如何撤诉 1、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2、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诉的裁定确有错误,原告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准予撤诉的裁定,重新对案件进行审理。 如何在行政诉讼中举证 在行政诉讼中,虽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被告应当依法对其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原告也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告应提供证据证明其提起诉讼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原告起诉时应当证明其是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并能证明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存在,且起诉符合起诉期限的规定,并应在提起诉讼时向人民法院提供该等证明材料。 二、原告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中的举证责任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一般情况下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证据。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只有在行政相对人申请的条件下才能作出行政行为;没有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行政机关不能主动作出行政行为。对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应当由原告对其申请行为承担举证责任。 三、原告在行政赔偿、行政补偿案件中的举证责任 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原告认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应对损害事实提供相应的证据。如因人身伤害请求行政赔偿的,原告应提供医院诊断证明、处方或者病例复印件、医疗费单据等证明材料。 行政补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合法的行政行为给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由国家依法给予合理补偿的制度。如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案件中,被征收人作为原告要求给予补偿时,应就其生产、生活没有保障的事实提供相应证据。 但是在行政赔偿及行政补偿案件中,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应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如在房屋强制拆除引发的行政赔偿案件中,原告提供了初步证据,但因行政机关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对房屋内物品损失举证,行政机关亦因未依法进行财产登记、公证等措施,不能提供执法时填写的强制拆除房屋物品清单的,人民法院应当对原告未超出市场价值的、符合生活需要的房屋内物品的赔偿请求予以支持。 行政诉讼中如何进行伪造证据的处理 行政诉讼过程中,伪造证据,一经查实,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何在行政诉讼法中举证 行政诉讼中,由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即行政机关要证明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合法的。 下列情况下,原告需要提出证据证明: 起诉被告不作为的,应当提供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 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要提供损害是因行政行为造成的证据。 该内容由 曲兴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