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经济纠纷中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释义
    经济纠纷中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特定请求权不受限制。起诉时,当事人应收集证据,递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并缴纳诉讼费用。经济纠纷产生的原因包括依据不规范、不遵守规则和行政干预。
    法律分析
    一、经济纠纷中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经济纠纷中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但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二、经济纠纷如何起诉
    1.当事人收集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提交证据材料;
    3.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4.当事人收到受理通知后,按时缴纳诉讼费用。
    5.开庭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三、经济纠纷成因有哪些
    产生经济纠纷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进行经济活动的依据不规范。市场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其依据不规范是引起经济纠纷的主要原因。君子合同随处可见,导致经济合同履行过程无章可循,从而产生纠纷;
    2.在进行经济活动中,不严守规则,有些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不严格依法办事,根据自己的利益,故意不履行合同或订立假合同,因而产生纠纷;
    3.有关部门的行政干预,而导致经济纠纷。
    结语
    经济纠纷中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但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当事人应收集证据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递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符合法定条件的诉讼应被人民法院受理,并按时缴纳诉讼费用。经济纠纷的成因包括依据不规范、不严守规则以及行政干预等因素。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