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客户信息共享条款可以不接受吗 |
释义 | 客户信息共享条款可以不接受。客户信息共享就是当事人办理业务时,对方要共享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如果接受信息共享,个人信息就会共享给对方。接受意味着个人信息被平台采集,大多数人都经常遇到个人信息被直接或间接共享案例,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一、信息泄露被勒索怎么办 现在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利用别人信息的泄露勒索别人的,如果数额较大或者多次进行敲诈的,已经触犯了刑法。因此,当个人信息泄露被勒索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进行处理的。另外,在被勒索的时候,要注意收集对方犯罪的证据,比如电话录音等其他证据。 二、用户服务协议和隐私保护政策 用户服务协议一般包括前言、释义、特别声明、关于本服务、软件的获取、软件的安装与卸载、软件的更新、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主权利义务条款、用户行为规范、广告、不可抗力和其他免责事由、损害赔偿、知识产权声明、终端安全责任、第三方软件或技术、隐私保护、权利保护、修改与终止、管辖和法律适用、其他说明、联系方式。用户隐私政策包括适用范围、我们收集哪些信息、我们可能如何收集信息、我们如何使用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如何共享或披露信息、如何管理自己的信息及账号注销、我们如何存储的信息、我们如何保护的信息、未成年人保护、本政策的修订。 三、被执行信息是否可以消除 被执行信息是否可以消除需视情况而定: 1、如果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失信被执行人不能自动消除; 2、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后,由人民法院在三日内删除信息。 被执行人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的后果有: 1、垃圾短信。个人信息泄露很容易受到垃圾短信; 2、骚扰电话; 3、垃圾邮件。各种垃圾邮件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而这些垃圾邮件以推销邮件为主; 4、信用卡被透支。信息泄露之后,可能有人这些信息来办理信用卡,然后恶意透支信用卡,这会造成当事人的信用低下,对将来的银行贷款、房贷等等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 5、不法分子诈骗。不法分子会利用信息去向当事人身边的亲人进行诈骗。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