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定义未成年人及保护范围
释义
    未成年人是指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他们需要特别保护的原因是: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易受不法侵害;生理、心理发展阶段,思维活跃但自制力差;生活经验不足,难以辨别是非。《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生存、发展、受保护、参与等权利,国家应给予特殊保护,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无论性别、民族、财产、宗教等,都应平等享有权利。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指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对未成年给予特别保护的原因是: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未成年人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好奇心强,但自制能力差;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问题等。
    法律客观: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措施及法律责任
    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措施及法律责任是指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和维护的一系列措施,并规定了对违反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保障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和福利、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等。法律责任方面,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如虐待、剥削、歧视等,将依法追究刑事、民事或行政责任。同时,还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提高社会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视程度,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受到应有的保护。
    结语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他们需要特别的保护和关怀。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将其权益置于优先保护之中。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加强教育和福利,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同时,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我们应加强法律宣传和执行,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享有平等的权利,并得到充分的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三十七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定期进行必要的演练。
    未成年人在校内、园内或者本校、本园组织的校外、园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学校、幼儿园应当立即救护,妥善处理,及时通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二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