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普通员工竞业限制有效吗
释义
    普通员工竞业限制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普通人员不属于掌握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不对单位负有保密义务,因此,普通员工的竞业限制无效。
    公司解散后竞业限制有效吗
    公司解散后竞业限制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4条,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员工签订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可以约束员工家属吗
    不可以。保密协议是指用人单位针对知悉企业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签订的要求劳动者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的协议。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第3款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竞业限制协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在解除或者后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是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书面协议。二者针对人群分别为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和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是不可以及于员工家属的。风险提示:1、竞业禁止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用人单位不约定竞业禁止经济补偿金或不实际支付该经济补偿金的,竞业禁止约定条款对劳动者无效。2、竞业禁止协议应遵守公平合理原则;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时,应当就竞业禁止期间的经济补偿金、竞业禁止劳动者的主体范围和保密事项范围、竞业禁止的地域范围和竞业禁止年限进行合理的限制。3、企业须慎重对待竞业禁止。为了有效保护企业的利益,企业与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合同应遵循三条原则:一是竞业禁止只能是限制员工的择业权,而不能是剥夺其就业权;二是企业在限制员工的择业权时应给予劳动者合理的补偿;三是竞业禁止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影响员工依法享有的就业择业权利。
    竞业限制义务能否适用于在职期间的普通劳动者?
    竞业限制义务不能适用于在职期间的普通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竞业限制的主体不仅包括用人单位的董事、高级技术人员等高级管理人员,而且还包括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因此,凡是接触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均可以成为竞业限制人员。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风险提示: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上述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普通员工需要承担公司的欠款吗
    不需要。普通员工与公司之间是劳动关系,不需要承担公司的债务。如果是持股员工,仅需要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风险提示:公司欠款的注意事项:1.债权债务问题,不是单纯的对方拖欠和资金流紧张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2.各种拖欠的模式分析。3.针对拖欠形成的原因,应该采取一下措施纠正和预防。4.加强自身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5.充分重视律师的作用。
    离职员工违反竞业限制违约金怎么计算?
    实际中,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并无明确规定违约金的计算。不过,双方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根据原公司的损失、公平原则来确定违约金。通常情况下,可以参考如下方式计算:1、以商业秘密被侵害遭受的实际损失作为赔偿额;如商业秘密被泄露后客户的丢失,导致应当签订的合同没有履行,为此造成损失的赔偿额。2、以违约人违反约定所获得的全部收益作为赔偿额;比如原先约定好的合作方,被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员工挖走,因此给原公司带来的利益损失。3、以被擅自公开的商业秘密的全部价值作为赔偿额;因员工违约造成某个商业秘密完全公开,该商业秘密的全部价值即为赔偿损失的依据。并且商业秘密的全部价值,可由委托国家认可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评定。4、以约定双倍或多倍返还竞业限制的补偿费为赔偿额;5、以违反保守秘密和竞业限制所获得的收益为赔偿额。风险提示: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该内容由 刘文海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4: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