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规定:继承权主动放弃的时效是多久? |
释义 | 民法典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需在继承开始后至遗产分割前以书面形式表示,否则视为接受继承。放弃继承的效力追溯到继承开始时,继承人失去对遗产的权利和债务义务,以及对遗产孳息的权利。受遗赠人应在六十日内接受或放弃受遗赠,未表示则视为放弃。继承人在遗产处理前或诉讼中反悔可根据情况考虑,但在遗产处理后不允许反悔,以维护财产稳定和交易安全。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继承权主动放弃时效多久 1、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时间,应当在继承开始后至遗产分割前 2、放弃继承的效力,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 即继承人在遗产分割前放弃继承的,视为其自继承开始就放弃继承权;不但对遗产不享有权利,对被继承人生前的债务不承担义务,而且对遗产的孳息也不享有权利。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二、自愿放弃继承可否反悔 继承人放弃继承后是否可以反悔,分两种情况考虑。 1、在遗产处理前或在诉讼进行中反悔的,因为遗产还未分割,遗产还不是各继承人的个人财产。如果各继承人同意,应允许其反悔。在诉讼中,则由法院根据其理由来决定是否允许其反悔。 2、在遗产处理后反悔的,因为遗产已分割完毕,遗产已是各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为维护财产稳定和交易安全,所以不允许反悔。 拓展延伸 继承权放弃后的法律效力及时效问题 继承权放弃是指继承人自愿放弃对遗产的权益。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继承权放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且在一定的时效内进行。具体来说,根据我国法律,继承权放弃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并且在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继承权的产生之日起一年内有效。超过这个时限,继承人将失去放弃继承权的权利。此外,一旦继承人放弃了继承权,其放弃是不可撤销的,即不能再行恢复继承权。因此,继承人在决定是否放弃继承权时,应谨慎考虑,并在规定的时效内进行放弃手续,以确保法律效力的有效性。 结语 继承权的放弃是一项严肃的决定,需要在规定的时效内进行,并且以书面形式进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继承人应在继承开始后至遗产分割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如果继承人在遗产分割前放弃继承权,其放弃将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不享有遗产权益和孳息权利。对于受遗赠人而言,应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放弃的表示。继承人放弃继承后是否可以反悔,取决于遗产是否已分割完毕。在维护财产稳定和交易安全的原则下,遗产处理后的反悔是不被允许的。继承人在决定是否放弃继承权时,应慎重考虑,并确保在规定时效内进行放弃手续,以确保法律效力的有效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条 继承开始后,知道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继承人中无人知道被继承人死亡或者知道被继承人死亡而不能通知的,由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责通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