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间接故意可以是明知吗
释义
    间接故意的辨别方法:具体如下: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的区别:
    1、在认识因素上,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对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并没有产生错误认识;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对于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存在错误认识。在过于自信过失情况下,行为人虽然也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但行为人主观上认为存在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性。
    2、在意志因素上,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虽然不希望犯罪结果发生,但也不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而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听之任之,危害结果的发生并不违背其本意;过于自信的行为人则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希望并利用有利条件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只是事与愿违,危害结果还是发生了。
    对“间接故意”的界定: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构成间接故意,需要具有以下内容:
    1、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从认识因素上来说,两者是一致的,即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两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则有所不同:间接故意,只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必然性。如果是行为人预见自己的行为结果必然发生,即不可避免地发生,那就不能说是对结果发生与不发生,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了。因为在这里就不存在对结果的放任态度,这样就是直接故意了。
    2、意志因素,即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是间接故意的根本特点。所谓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即不是积极追求、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也不是希望这种结果不发生,而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发生了危害结果,并不违背行为人的本意;没有发生危害结果,也不违背行为人的本意。
    综上所述,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2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