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以后不能干重活怎么赔偿 |
释义 | 职工受工伤后不能上班,能够享受《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作为补偿。根据法律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十二个月,在这段留薪期内,职工的原福利待遇不变,由其所在单位按月按时发放支付。伤情严重或者出现了特殊的情况的,经本市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这段停工留薪期。实践中,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水平,则是按照职工在遭受工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确定的。 一、工伤休养工资待遇标准会和平时的工资有变化吗 工伤人员停工留薪期间,原工资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二、工地工伤误工费该如何算 我我们知道,不管是在工地上作业的农民工兄弟,还是在工地上上班的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因工遭受人身伤害时,肯定会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治疗和恢复,在该期间避免不了产生误工损失。在该期间,如果受伤职工不能及时得到收入保障,很可能影响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但律师在此告知广大劳动者,工伤职工在工伤的诊疗和康复期内的误工期,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已做了明确规定,只是其不应称为误工期,而应称为停工留薪期。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其工资待遇不变,用人单位应参照工伤职工受伤前工资水平,按月支付给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工资报酬。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如果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可以经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当然,再延长的停工留薪期期间,工伤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仍然不变。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第三十二条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