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校园欺凌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因为校园欺凌往往都是未成年人之间的,而未成年人如果未满十六周岁的话,那么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一、校园欺凌属于犯罪行为吗 校园欺凌是不是属于刑事犯罪,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要考虑欺凌人有没有刑事责任承担能力,被欺凌人的人身损害程度等因素才能确定是否属于刑事犯罪。 二、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 1、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经常受到校园欺凌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不得不住院治疗或者休学,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而对于老师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一般都会导致受到伤害的学生畏惧学校,不愿意再去上学。 2、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受害者身上,施暴者的身心同样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对受害者,有可能导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逃避人群,孤僻,偏激。对施暴者,有可能导致其形成反社会人格,走上犯罪道路。 3、破坏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如果这种校园欺凌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就连他们的家人、同学等也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我们的法制宣传事倍功半。 三、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2、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画侮辱画。 12、网上欺凌,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校园欺凌是不是属于刑事犯罪,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要考虑欺凌人有没有刑事责任承担能力,被欺凌人的人身损害程度等因素才能确定是否属于刑事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