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时长限制与相关规定 |
释义 | 停工留薪期是一种补充性收入,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用人单位应视受伤劳动者为正常出勤支付待遇。劳动者可延长停工留薪期需用人单位同意。如用人单位异议,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延期确认。若用人单位未提出申请,则视为同意延长停工留薪期。 法律分析 1、一般来说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如果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应当视受伤劳动者为正常出勤而支付相关待遇,因此停工留薪期期间的确定对劳动者待遇的享受就殊为重要。 2、对于劳动者来说。停工留薪期本身是作为一种补充性的收入而存在的,所以属于社保的范畴之内。对此,如果是特殊情况下的停工留薪,那么要做以下几点。 3、用人单位同意后。可以延长停工留薪期。 4、用人单位对工伤职工延长停工留薪期有异议的。应在接到申请7个工作日内持该职工的工伤认定决定书、住院或门诊病历、相关检查报告、协议医疗机构出具的休假证明、职工延长停工留薪期申请书等,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确认。 5、用人单位未提出申请的。视为同意延长停工留薪期。 拓展延伸 时长限制下的合规要求与法律规定 时长限制下的合规要求与法律规定是指在特定领域或行业中对时间限制所制定的合规要求和法律规定。这些限制可能涉及工作时间、学习时间、娱乐时间等方面。合规要求通常是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持公平竞争和确保社会秩序。法律规定则是通过立法机构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违反法律规定可能会导致法律责任和处罚。在制定时长限制下的合规要求与法律规定时,需要考虑到公众利益、社会需求和个人权益的平衡,以确保合理、公正和可执行的规定。 结语 停工留薪期的确定对劳动者待遇的享受至关重要,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下,经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作为一种补充性收入,停工留薪期属于社保范畴。若用人单位同意,可延长停工留薪期;若用人单位有异议,应提供相关证明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延长确认;若用人单位未提出申请,则视为同意延长停工留薪期。在制定时长限制下的合规要求与法律规定时,需平衡公众利益、社会需求和个人权益,确保合理、公正和可执行的规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