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我国刑法中,涉及走私犯罪的法律规定较为详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令禁止进出口的物品或限制进出口的物品非法运输,属于走私行为,构成犯罪。 二、虚报、隐瞒、谎报货物、物品价值、数量等有关情况,或者采用其他欺骗手段进行走私,也是犯罪行为。 三、为了走私目的,伪造、变造、买卖、倒卖、使用伪造、变造的证件、批文、标志等,同样是犯罪行为。 四、走私行为还包括组织、领导、参加走私活动的行为,以及在走私活动中提供帮助、资金等行为。 法律依据: 1、刑法第151条规定:非法运输、销售、购买、运输、储存进出口限制物品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刑法第152条规定:采用欺骗手段非法运输、销售、购买进出口限制物品或者逃避监管的规定,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较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刑法第153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倒卖、使用伪造、变造的证件、批文、标志的,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较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刑法第155条规定:组织、领导、参加走私活动的,或者在走私活动中提供帮助、资金等的,按照其具体行为分别定罪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