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四要件和二阶层的区别 |
释义 | 犯罪构成四要件分指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构成体系三阶层分别指犯罪构成要件的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犯罪主体是某一犯罪所要求的犯罪人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条件,主观方面是犯罪嫌疑人对犯罪结果的主观认识或追求的心理状态。客体是犯罪所破坏或侵犯的由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客观方面多指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犯罪构成该当性,也称构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构成要件的实现,即所发生的事实与刑法条文所规定的构成要件相一致。违法性,犯罪行为不仅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实质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即必须是违法的行为。如果客观上不存在违法性,即使责任重大,也不成立犯罪。有责性,指能够就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谴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主体是单位的特征是什么 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必须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合法性,即单位必须是依法设立并取得法律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 2、组织性,即必须由相当数量的基本固定的工作人员组成,并存在一定的组织机构; 3、有一定的经费和财产,既是单位开展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单位履行法定义务的物质保证; 4、独立性,即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以组织的名义独立地进行社会活动,并独立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条本法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属人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第六条属地管辖权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