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法律分析:
 歧视性政府采购,也叫歧视性公共采购,是指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是对外国供应商的一种歧视。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作为保护本国产业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之一,在贸易保护倾向严重的20世纪初被各国广泛采用。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1、就同一采购项目向供应商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
 2、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采购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
 3、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等要求指向特定供应商、特定产品;
 4、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成交条件;
 5、对供应商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审标准;
 6、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或者供应商;
 7、非法限定供应商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所在地;
 8、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
 法律依据: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条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一)就同一采购项目向供应商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
 (二)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采购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
 (三)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等要求指向特定供应商、特定产品;
 (四)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成交条件;
 (五)对供应商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审标准;
 (六)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或者供应商;
 (七)非法限定供应商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所在地;
 (八)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