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税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释义 | 影响税收的因素有: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3、税收征收管理能力。 一、税收的收取主题一般是国家,良好的税收机制是保证国家经济正常运作的重要支撑。 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可以把税收分为以下几类:流转税、所得税、行为税、资源税、财产税。其中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契税,其它几类也有各种不同的细分。 二、影响年度税收的因素如下: 1、经济发展水平 2、经济结构 3、经济运行机制 4、国家政策取向 5、政治和传统习惯 6、其他因素 7、经营主体决定税收(如:个人、个体户、合伙企业、有限公司、分公司、公益基金会) 8、股权架构决定税收(如:个体持股、公司持股、合伙企业持股) 9、注册地址决定税收(如:新疆喀什、海南自贸区、前海自贸区、香港、开曼群岛) 10、法律关系决定税收(如: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采购关系、撮合关系、担保关系) 11、纳税人类型决定税收(如:小规模、一般纳税人) 12、企业性质决定税收(如: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外贸企业) 13、销售商品决定税收(如:销售服务、销售商品、销售软件) 14、企业经营是否能取得发票决定税收(如:上游供应商是否能开具专用发票) 15、国家政策决定税收(如:小微企业180万内免征、软件企业2免三减半等) 但有的企业为了少缴税费,采取购买发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利用个人账户走私账等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轻则可能只需补缴税款+0.5至5倍的罚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重则可能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3至7年的有期徒刑。但通过分账制定合理有效的税务计划,将本不该产生的税费从源头杜绝,让企业无需偷税漏税就能大大降低税费。 在如今强监管之下,企业的税务问题不容忽视,需尽快自查自纠,降低税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